「札记」被讨厌的勇气、故事力

Learning Apr 28, 2021

《被讨厌的勇气》

所谓住在主观的世界中就是这个道理。“如何看待”这一主观就是全部,并且我们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 现在,你眼中的世界呈现出复杂怪异的一片混沌。但是,如果你自身发生了变化,世界就会恢复其简单姿态。因为,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戏剧的时候,它那因果规律的简单逻辑和戏剧性的发展进程自然而然地就会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但是,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就越会产生“还很不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特意自吹自擂的人其实是对自己没有自信。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如果在一起感到苦闷或者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

“幸福即贡献感”。这就是幸福的定义。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阿德勒所说的“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就正是这个意思。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

《故事力》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零散的知识和事实是非常难记忆的。”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人很容易忘记。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模型。人类依靠各种故事和叙事架构来理解和规划自己的生活。人类不易记住数据,却容易记住故事。

想要让别人精准地理解你想讲的观点,你必须把故事讲得很精准,这包括精准的目标、精准的逻辑、精准的表达。任何一个故事,无论是关于一个人的还是关于一个品牌的,都应该有这样三个层次: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价值观(内核)。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都是服务于主线的,也就是为表现价值观而确定的。

如何让别人产生好奇呢? 美国著名的经济心理学家乔治·勒文施泰因解释说:“好奇心来源于‘认知差距’。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差距’时,就会产生对信息的饥饿感,这就是好奇心。”

一个最基本的故事结构,里面包含6大要素:人物,背景,冲突,高潮,对话,结局。 一般一个故事里至少会有两个人物:英雄和恶棍。当有代入感、认同感和辨识度的人物被塑造出来时,一个故事就有了灵魂。 背景信息要与冲突相关,你需要讲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但是背景信息不宜过长,不能超过整个故事的15%。在讲完冲突和解决冲突的高潮后,你还需要总结升华或者提出行动建议。不然,就算你故事讲得再好,没有最后的升华或者号召,故事很容易就像烟花,看起来很热闹,但很快就消散了。你的故事就是一个礼物。好的开头为故事包上漂亮的外衣,好的结尾为故事扎上完美的丝带,它们会让人对你的故事充满兴趣,并且印象深刻。

明线:故事的明线通常是故事的叙述线,也就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做了什么,最后有什么结果。这条线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听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暗线:故事的暗线可以有很多种——有可能是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主人公在思维意识上的改变,或者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改变,这些改变像一条暗流一样在故事中涌动。但无论这个暗流以什么形态出现,它都是围绕着“情感”变化的,所以我们管这条暗线叫“情感线”。 辅线:又可称为故事的表达线,通过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来表达以上两条线。

每一个好故事都应该有三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和一条辅线。明线,即叙述线,负责实现故事的理性目标——听众想听的情节和结果。暗线,即情感线,负责实现感性目标——希望通过讲故事达到的情感诉求,是主人公在整个故事里的内在变化。辅线,即表达线,通过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表达方式协助情感线达成你的感性目标。 如果你的故事不感人,可能是因为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故事的情感线,没有去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都没有去体验和关照你当时的情绪。然而,情绪本身才是最能引起听者共鸣的东西。并且情绪表达的颗粒度越精细,听者听到的故事就会越真实,越感人。

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和听众建立联结,联结来自共鸣。通常,共鸣有3个层次: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和共同的价值观。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往往并不是成功的巅峰经历,而是那些令人懊恼的、沮丧的、悲伤的失败经历。如果你能在价值观层面跟他人产生共鸣,那么就建立了一种更高级的共鸣。 提高共鸣需要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听众关心什么,害怕什么,让你讲的故事能够切中要害,提升故事的影响力。当然,想要达到更深层次的共鸣,你就需要提高你的同理心,放下评判,深层聆听,听对方在说什么,以及发现对方没有说出来的情绪和需求,这样才能达到价值观层面的共鸣。

一个好的故事一定是“设计”出来的,为了充分地表达观点,制造情绪氛围,可以适当调整情节,让你的故事更加精彩。在设计故事的时候,可以用到好莱坞编剧的大绝招——冲突升级。在不断升级的冲突中,让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更让听众和主人公的关系不断深化。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冲突不能一次讲完,而应该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讲。冲突也不应该是平行排列的,而需要层层递进,大魔王一定要在最后才能出场。只有有意义、有共鸣的冲突,才能抓住听众的心,让他们欲罢不能。

当我们进入故事世界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们会自愿放弃怀疑。

“自我推销”这个词听起来好像不好听,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你自己这家公司的CEO,都掌管着“你”这个个人品牌,你不把自己推销出去,还指望着谁做呢?然而,人与人从陌生到熟悉,到最后能够建立某种合作关系,都一定会经历5个步骤:认识你,记住你,认同你,信任你,选择你。 如果你希望通过自我介绍获得和对方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讲外在的东西,而是要借助故事讲出你的内在动力和价值观,帮助听的人理解你,认同你,由此引发联想,形成某种程度的信任,最终选择你。 这就是为什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人们需要这3个故事:“我很牛”的故事,证明你的能力;“我为什么……”的故事,凸显出你的价值观和内在动力;“我的改变”的故事,提炼出你从过往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从而成了今天的自己。

好莱坞著名编剧,《故事》一书的作者罗伯特·麦基提炼故事主线的秘方就是:“一句话描述人是为什么和如何从一个情况变化到另一个情况的。”这个方法也适用于为自己的工作汇报做一个总结

人类本能的动力有两种:趋利,避害——追求一个好的东西,或是逃避某种不好的东西。如果讲故事的人没有清晰地让听众知道,假如他不克服挑战,将有哪些后果等着他们,或者虽然前路艰辛,但克服了困难就会有很美好的将来等着他们,那么听众就不会有动力去做出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在她的著作《聚焦》中曾经提到,有的人是“成长获取”型动力人——害怕没得到。有些人则是“安全负责”型动力人——害怕失去。举个例子:比如都是在赌场赢了些小钱,前一类人听见老虎机传来的哗哗掉钢镚儿的声音就心里痒痒,总惦记着接着玩,生怕自己错过了更多机会;而后一类人,总担心把自己刚赢的钱又输回去,想见好就收。 对偏向“成长获取”的人来讲,“画大饼”的故事更有效。反之,如果你的故事是“挖大坑”的故事,则更能打动偏向“安全负责”的听众,因为你可以让他们避免失败。

多讲自己的个人故事,多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让你更好地和员工产生联结和信任,让员工知道:我的老板不仅仅是老板,还是一个和我一样的普通人。多讲自己的失败故事,展示你脆弱的力量,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坦然面对曾经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也让自己从失败中学到的道理成为鼓励员工成长的那一道光。多讲自己和企业“为什么”的故事,让员工感受到,我做的不只是一份挣钱的工作,而是一份真正有意义,能为社会带来价值的工作。

亚里士多德说:“观众最大的愉悦就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当你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时候,不但剥夺了别人的愉悦感,效果也很有限(此处“脑补”你爸妈的唠叨)。教导不等于说教,没有一个人喜欢被说教。一个好的教导的故事不会敲着我们的脑袋指指点点,而是帮助听众去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探索自己的动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当你需要教别人一个道理的时候,无论是做父母教孩子,还是做老师教学员,还是做老板教员工,都需要讲一些教导的故事。可是教导的故事讲不好就变成了说教。因为有时候人们做得不好,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没有动力。如果是能力问题,给他提供相应的信息就可以帮到他,而如果是动力问题,就要讲故事了。在讲教导故事的时候,你要尽量讲自己的失败故事,或者对方的成功故事。

我们的另外一位导师,2001年世界演讲冠军戴伦·勒克鲁瓦[1]当年的冠军演讲“Ouch”是这么在故事里引用他的“导师”的。当年,戴伦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脱口秀喜剧演员,他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效果特别糟糕,回来以后他就很沮丧地打电话给他的导师里克。 戴伦说:“里克,我搞砸了。观众都恨透我了。” 里克说:“所以呢?” 戴伦有些生气:“你什么意思啊?什么叫‘所以呢’?” 里克不紧不慢地说:“任何一个喜剧演员,任何一个演讲者,任何一个获得一些成就的人,都有搞砸的时候。所以呢?有什么大不了?” 里克是这个故事里的导师,他最后说的那句话,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观点——成功靠坚持!靠不怕丢脸!靠始终不怕丢脸!

之前我曾经说过,故事自带传播属性,一个好故事会“长腿”自己跑。可一个缺乏活力的故事就跑不动,跑不远。为了让你的故事能够活灵活现,“长腿”快跑,你需要学会运用以下小工具:增加细节描述,让你的故事充满画面感。加入对话,让你的故事活起来且自带“性格”。总结金句,给你的故事插上传播的翅膀。

除了在关键的时候压低声音,在讲故事过程中想要听众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有非常有效的一招——留白。就是索性什么都不说,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用来制造悬念,烘托气氛,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很多演讲小白都不知道,自己留给听众的停顿时间其实并不充分。当演讲者站在台上时,由于紧张,多巴胺急速分泌,心跳加快,所以他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台下的听众是完全不同的。对演讲初学者来说,他们总会觉得停顿的空白时间很恐怖,感觉自己在台上晾着特别尴尬。因此,他们总是保持说的状态,不让自己停下来。殊不知,这只会让听众的理解力成指数级下降,到最后丧失了听的兴趣。

最常用的一种肢体语言,是用来表达逻辑关系的。比如,你的演讲有三部分内容,那么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你面前有三个不同的格子,分别位于左、中、右。那么,当你在讲第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地用手指向你的右侧(观众的左侧),这样做相当于你给内容在空间上下了一个定义。你在讲第二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指向你正对的方向。最后,就可以指向你的左侧(观众的右侧)。这样,你其实是在观众脑海里建立起了一个你演讲的内容和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这样一来,他们会更容易了解并记住你演讲中的逻辑关系。这里还有一个窍门,就是当你在最后做通篇总结时,或当你复述这三个分论点时,你还指着原来的三个位置。听众就会有一种,哦,原来是这里的感觉。 如果你的舞台足够大,你还可以通过身体位置的移动来表达你的三个论点。你可以让舞台的左侧、中间和右侧分别代表每个论点。你需要做的就是,站在舞台右侧位置上,表达你的第一个观点。再通过语言和身体移动过渡,走到你的下一个演讲点表达下一个观点,以此类推。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窍门,就是每说到一个观点,特别是当这个观点是你的“金句”或重点时,一定都要把目光锁定在一个观众身上,不要来回走动或左右乱看。目光锁定,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好像你在告诉观众,我接下来讲的很重要,你们可要认真听了哦。

幽默的本质是反转,观众本来脑子往左走,你说出来的却是往右的,这样的反转制造了笑点。因此,一定要用停顿留给观众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往左走,否则他还没走呢,你先动了,就失去了效果。

那一个适当的停顿时间应该是多长呢?可以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参考方法:适当的停顿时间,就是观众在大脑里对你提出的话题充分思考的时间。比如当你问观众:大家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骑自行车的情景吗?此时,你就应该把自己的视角切换成观众,在自己脑海里勾勒出自己第一次骑车的情景。当你的画面在自己脑海里完成时,这个问题的适当停顿时间也就到了。我经常见到有人在演讲的时候,问听众一个问题,然后紧接着就开始说下面的话了。这让下面的听众感觉被耍了,你既然问了,就是让我在心里回答的,不然你为什么要问呢?

无论是公众演讲还是日常给身边的人讲故事,其实都是沟通。评判沟通是否成功的,永远都不是讲的那个人,而是听的那个。所以,每一次你准备好要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自己放入观众的角色里去感受一遍:你的语音语调是否有感染力,你的肢体语言是否表达了你的情绪,你的包袱是否好笑,你的桥段是否感人…… 如果你被自己打动了,那么你的故事就成功一半了。

学会讲故事的关键在于要先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全身心地去感受自己的激情和快乐,自己的困惑和痛苦,如果你的故事连自己都打动不了,那就更无法打动别人。如果你想要找到真正的自己,就要从接纳自己的情绪做起,当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逃避,不要硬压下去,而是待在那里面静静地体会一下,体会一下你的悲伤,你的恐惧,体会一下你的焦虑,你的纠结。然后问自己,为什么?我究竟怕什么? 每一个负面情绪背后的根源其实都是恐惧。焦虑是因为我害怕我的能力配不上梦想,纠结是因为我害怕我做出错误的选择,悲伤是因为我害怕没有他的日子我会孤独,愤怒是因为我害怕自己一生碌碌无为。只有全身心地去感受自己的情绪,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 当你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时,你就开启了接纳自己的旅程。

学了这么多,可事到临头,我总想不起讲故事怎么办? 确实,从知道到做到是世界上最长的距离。能够在想要发挥影响力的时刻,想到用合适的故事去影响对方,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你清晰地知道自己当下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你根据当下的情境迅速判断应该直接说,用事实和逻辑去说服对方,还是应该讲故事;(3)如果你决定要讲故事,还要迅速判断要讲哪一个故事。所有这些判断都是基于对人和场景的认知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做出的。这对一个人的情商要求非常高,也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经验积累。

  1. “我是谁”的故事模型(价值观故事) 应用场景:社交场合,求职面试,述职演说,创业路演 ………(价值观)对我很重要 即使面对………(冲突,困难) 让我感觉很………(负面的情绪) 我还是坚持………(体现这个价值观的行为) 例1(简单粗暴版):学习对我很重要,即使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学习新的编程语言,这让我感觉非常吃力,但我还是坚持每天下班回家听课。 例2(自然版):我认为一个人的自控力非常重要。(价值观)如果连自己都管不了,还带什么团队?所以,为了达成目标,我通常会对自己特别狠。比如前段时间我决定减肥,我就每天早上6点起来跑步。我有一段时间需要加班,晚上回家都12点了。(冲突)早上起床特别痛苦。(负面情绪)可我还是挣扎着起来,一天没落下,直到减了10斤。(体现这个价值观的行为)

  2. “我为什么……”的故事模型(动力的故事) 应用场景:社交场合,求职面试,述职演说,创业路演,转型转行 因为发生了………(触发事件) 所以………成为我的动力 让我热爱(想要)……… 即使面对………(困难/冲突) 让我感觉………(负面情绪) 我还是坚持………(体现这个动力的行为和结果) 例1(简单粗暴版):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所以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成了我的梦想。这也让我爱上了读书,即使图书馆的资源非常有限,我需要步行10公里到县城图书馆才能借到书,感觉非常不方便,也很累,但我还是坚持每个周末去图书馆借书学习,所以最后才考上了大学。 例2(自然版):我家里有5个妹妹,我们一家8口人挤在纽约皇后区的贫民区。(触发事件)为了改善全家的生活(动力),我念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挣钱,开发了这款产品。有一段时间,资金链出了些问题,我们全家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垫上了,全家人一顿就吃一个比萨。(困难/冲突)但我们坚信,这个公司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它一定能够好起来。后来,经过产品迭代,公司再次走上正轨。这个公司对于我和我的家人真的非常重要。(体现这个动力的行为和结果)

  3. “我学会了……”的故事模型(学习的故事/失败的故事) 应用场景:求职面试,工作汇报,述职演说,创业路演,转型转行 当初/本来………(背景,原本处于平衡状态) 后来/有一天………(触发事件) 我面对………(这件事的困难/冲突) 结果………(失败或不好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可能并不是你的错) 这让我感觉………(负面情绪) 这让我意识到………(领悟到的道理/学习到的经验) 后来,我………(应用道理和经验做了什么改变) 从此以后,我………(已经获得或未来有希望获得成功) 例1(简单粗暴版):本来我以为,人在职场,绩效自己会说话,后来我发现身边被提拔的人都是特别会说话的。面对连续两次一起入职的同事都成了经理的现实,我感到非常沮丧,也特别委屈。后来我慢慢意识到成绩摆在那里只是结果,我没有努力让高层看到我、认可我,不争取,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是行不通的。后来,我经朋友介绍上了“有意思教练”讲故事的课程,开始学着给领导和同事讲故事。从那以后,我开始获得很多认可和好评,老板在电梯里遇见我还会主动叫我名字跟我打招呼,我应该离经理的职位不远了。 例2(自然版):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细致的人,一直就觉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学校的时候也因为自己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眼光获得过不少荣誉。(背景)进入职场,我也没有特别的改变。后来有一次,我获得一个机会帮助CEO撰写演讲稿,从构思到段子,到金句,我觉得我的讲稿无比完美。然而,CEO看过后把讲稿打了回来,用密密麻麻的注释修改了我用错的标点和错别字。(冲突/不好的结果)我当时真是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情绪)从那以后,我开始理解所谓的匠心和大成,细节真能决定成败。(领悟的道理)无论是写报告,做提案,做表格,我都会细致到文字和标点,直到完美才会交出答卷。(改变)再后来,别人交给CEO的东西,都会先让我去看一遍,这种努力被认可的感觉,真的很棒。(成功)

4.“我很牛”的故事模型(成功的故事) 当初/本来………(背景,原本处于平衡状态) 突然/有一天………(触发事件) 我面对_____(困难/冲突),不知如何解决 这让我感觉………(负面情绪) 后来通过………(你怎么找到的解决方案?是自己学来的,导师告诉你的,还是一个灵感?) 因此我做了………(成功的经历) 最后实现了………(成功的结果) 这让我意识到………(由此学到的道理) 从此以后………(怎么用上你学到的道理,明天会更好) 例1(简单粗暴版):我是一个小学校长,本来觉得作为领导,我需要保持权威的形象,我的教育理念就应该自上而下在大会上说。有一天我发现我讲了很多次,老师不但没理解,还和我越来越远。这让我感觉特别沮丧,高处不胜寒。后来有一天,通过故事课,我学到了:传递理念需要共情,恰恰是失败的感受最容易和别人发生连接。因此,我在一次大会上讲述了我年轻时候当老师的失败故事,也阐述了我为什么形成现在的教育理念,意外地获得很多掌声。这让我意识到:领导也是人,不完美的我才更容易打动人。从此以后,我不再执着于做一个完美的领导,也学会了经常给下属讲故事。 例2(自然版):我刚开始从技术售后转到销售岗的时候特别不得要领。(背景)我很郁闷,也很委屈:为什么我对产品的性能了解得比谁都多,可是无论我怎么介绍,总是差那临门一脚?(触发事件)当时带我的领导就跟我说:“客户买的不是产品,是感受。你只有让他们感觉到产品的温度,他们才会有购买的欲望。”(如何学到的)我当时也是似懂非懂,就开始把自己放在客户的角度,琢磨怎么才能“感受”到我的产品有多好。于是我针对体验流程、销售话术技巧做了一系列改进。(能力)从第二年开始,我的业绩就一直是大区第一名。(结果)我也慢慢开始理解什么叫作“用户思维”。

5.雪中送炭的故事模型 我了解………对你很重要(背景,对方的目标) 然而………(引发事件)发生了(或如果发生) 会(如何)………影响你的目标(困难/冲突) 这让你感觉………(负面情绪) 我有一个方案,可以帮你………(如何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之后你将………(明天会更好) 例1(简单粗暴版):我了解在过去的三年,贵公司都是这行业的前三名。您作为创始人,肯定以此为荣。然而最近,有三家竞争对手开始实行网上营销,导致贵公司很多关键客户流失。上周,贵公司最大客户的CEO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了竞争对手A公司。相信大家现在都很想知道怎么才能扳回来这一局。 所以今天我想跟您和您的团队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互联网资讯服务能给您提供比对手更专业的工具,从而提升您的网上营销,助您赶超竞争对手,让你们明年有机会回到行业榜首,重振雄威。 例2(自然版):老板,我知道人才培养对您来说一直很重要。(对方关心的目标)现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引发事件),几个月就会迭代,我感觉我们团队再不学习马上就会被淘汰了。(困难/冲突)但我也知道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公司的各项预算其实挺紧张的,您也挺无奈的。(负面情绪)所以,就现在市场上最先进的这项技术,我横向对比了三家公司的培训产品,其中A公司的口碑和时间安排都和我们特别匹配,性价比也非常高。我看了一下我们团队的项目表,觉得如果能够让大家分批,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上课(克服困难的方案),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够为公司带来最尖端的技术,说不定公司还能再孵化出几个未来有潜力的产品。(达成目标/未来成果)比起团建出去玩玩,咱们把预算这么花是不是更合适?您觉得呢?

6.英雄之旅故事模型(转变的故事) 曾经我………(在平凡的世界里,处于平衡状态) 有一天………(一个触发事件让你接受冒险的召唤) 然而,我发现………(进入新世界后发现自己面临的挑战) 这让我觉得………(负面情绪) 但是,在………(导师/灵感)的帮助下,我做了………(行为),获得了………(正向结果) 最后………(终极考验) 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发生的转变) 从此以后………(重新进入一个平衡,在未来应用学到的经验) 例1(简单粗暴版):曾经我在一家国企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有一天,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我听到很多同学的人生都跌宕起伏且无比精彩,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我衣食无忧却总是不开心。可是我发现,从体制内转型有着层层阻碍,家人不支持,能力也不允许。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转型的方法,开始学习转型课。在课程中,我开始了解自己的优势,也开始去探索新的可能,并从中了解我需要提升的新技能。最后,我发现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断崖式转型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然而,这个过程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从此以后,我一边工作一边探索新的机会,学习必需的技能。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并且能够为我带来收入的事业甜蜜点! 例2(自然版):毕业的时候,我进入一家世界顶级的猎头公司。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都是高管职位,接触的也是世界一流的人才。当时我的环境、待遇、领导、团队都非常完美。(平凡世界)可是我一直觉得不开心,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公司都以销售为导向,一切都向“钱”看,同事也都以赚钱、购物为乐趣。我虽然没有到视金钱为粪土的境界,但一直觉得对我们来说,总有些比钱更重要的事吧?我希望做对改变这个世界“有意义”的事情。可那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因为我父母都是老师,我从小一直在学校长大,我最能体会到教育如何改变人。(冒险的召唤)于是,我开始寻找教育行业的各种机会。一开始,因为没有行业经验,我遭到很多拒绝。(挑战)直到我遇到现在的公司,老板完全认同我的理念,也看到作为咨询师其实有不少可以迁移的技能,于是决定让我做三个月试试。一试,就是三年。(新世界)这三年,虽然我远离了中央商务区,工资也降了不少,但我们一起做了很多事情,也切实看见了身边很多人的改变,这让我获得极大的满足感。那或许就是香港同事晒包包的心情吧。(转变)我也终于领悟到,对我来说,光鲜的外表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才是人生最好的事。(返回)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