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中心化组织结构的思考

Thinking Jan 31, 2024

首先靠绝对平等的投票来进行组织治理,这种“绝对民主”的治理方式其实就是 把组织智慧建立在了平均智慧之上 ,没有绝对优劣,但我们知道一个组织想要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发展,往往是不可能靠平均智慧的,平均智慧只会带来平均结果,而想要获得超额的回报往往需要依赖顶级的智慧,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和国家都会想尽办法吸引头部的人才, 很多时候发展的目的是保障民主,但想要发展却不能过度依赖民主 。当然也并非绝对,比如如果这种绝对民主的投票治理方式本身就是限制在高质量的头部智慧群体中,或许也能实现高速发展,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无穷大的平均数依旧是无穷大,其实是拉高了平均智慧的水平,但不管怎么样,“正确的少数和错误的绝大多数”这种陷阱会始终存在,选择平均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了最优和最差的选择。

不过有一种情况完全可以基于投票治理方式运行,就是最差和最好的情况(相较投入来说)都不足为题的时候,或者说大家能接受最差的损失,同时相较投入最好的收益也吸引力有限,这时候投票治理就成了一种最低成本的治理方式,即使没有管理者也能运行下去,比如举一个场景,每个人投资1块钱进行早期风险投资,而投哪家企业大家进行投票,如果失败只是损失1块钱,而成功即使翻10倍可能也只是10块钱,在这种极小额度的投资下组织要招募一个高质量人才进行决策成本可能会更高,甚至高质量人才可能根本看不上这类组织,但投票治理的方式能让组织成功运转起来。总结来说, 如果相较组织运行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引入头部人才进行决策具有高成本的属性 ,则完全可以考虑这种去中心化的投票治理方式,而 去中心化的目的实际上是去除了「中心」的成本 ,因为对「中心」的投入,不足以支撑回报,既然不值得投入, 投票治理就成了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是最低成本的选择

简单概括,如果组织中每个人投入1块钱,通过投票决策可能让你赚10块钱,如果让对的人决策你可能可以赚100块钱,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对的决策,只有对的人才能做对的决策,但是如果引入对的人你为此需要支付95块钱的成本,那这时候这就不是一笔值得的投资,你会更愿意选择投票决策的方式,而如果引入对的人你只需要付出10块钱的成本,那我们最好还是让对的人来决策。我们也可以颠倒过来,把这里所说的「对的人」变成企业,而组织变成个人,比如个人自身只能获得1万的单子,加入某个企业能让你获得100万的单子,但为此需要付出90万给企业,这对你来说依然是值得的投入,而如果个人自身就能获得50万的单子,那引入企业就不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对你来说自治模式就成了最优的选择,这就是其中的逻辑。所以,是否需要中心化在于是否需要依赖「中心」的能力和资源,是否需要去中心化则在于「中心」的相对成本。

最近 DAO 的概念非常火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组织协作模式,其实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争论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存在,但是为什么要中心化,以及为什么要去中心化,本质是什么,基于这些疑问才有了这篇文章对去中心化的相关思考,我也相信 DAO 的结构是有很大发展机会的。

另外同样火热的 NFT 也是一样, NFT 的技术结构非常适合点对点的交易场景 ,在NFT去中心化的交易场景中, 可以分为商品交易和能力交易 ,对于 NFT能力交易会更符合头部原则 ,适合头部那20%能力非常优秀的人去变现自己的能力,去除了中介成本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实际上对于能力交易来说,特别是越高级的能力,则意味着一个人只有尽可能让自己具有议价能力,才有可能在这种点对点的自由交易市场中活得更好,因为当你自己就是中心的时候,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流量流向你,你自然不用围着其他人转,否则可能还是选择依附一个「中心」,比如加入一下公司,这种传统中心化的方式可能会活得更好,我们需要意识到去中心化并不是适用所有场景。

而对于NFT 商品交易会更符合长尾原则 ,面向的是那80%的长尾商品,能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更低成本的连接起来,比如自如面向的是那头部20%的房东和租户,但还有很多贴小广告的房东,以及寻找这些小广告的租户,他们是未被连接状态,二手商品也是一样,除了咸鱼、转转这些二手平台,更多的二手商品都是掌握在零零散散的个人用户手中,都是未被连接状态,实际上中心化往往能保障服务的质量,但卖家和买家都需要为此承担服务的成本,然而不是所有的卖家和买家都愿意承担这个成本,才有了贴小广告的房东和租户,并且要入驻这样的中心化平台也往往有更高的门槛,这就导致了其实 尾部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卖家和买家是未被连接的状态 ,他们存在交易的需求,那 NFT模式就非常适合这种个人面向个人的交易场景 ,能帮助将这些零散的个体连接起来,相应的去中心化则意味着产品变成了自治模式,大家自己把控质量并且对交易结果负责,所有的要求和逻辑都提前写在合约中。最后, 大家通过自治管理实现了想要的低成本,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接受相应的混乱 ,比如体验无保障、商品参差不齐、诈骗问题不断等等,这也是低成本的成本, 有些能通过不断完善合约的方式来进行规避,但合约能做的也仅仅是止损或避免损失,无法为体验或服务带来增量 ,因为服务和体验都是由人或组织创造的,比如租房的保洁服务是一种增量的服务,在NFT市场中如果想获得增量服务就需要单独为增量服务付费,相当于保洁服务也是作为单独的NFT商品进行交易,而增量服务提供方可能是一个组织也可能是个人,我们只是把原来打包在一起的服务拆的更细了,最后如果我们想获得对等的体验,究竟是中心化的成本更低还是去中心化的成本更低,就得分别计算了,因为有时候中心化的优势反而是能利用规模效应帮助用户降低成本。

不管怎么样, 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往往是交叉缠绕在一起的 ,很难完全拆分,我们不需要追求绝对的中心化或去中心化,重点是看对应的业务场景更适合什么样的结构,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极端场景,中心化模式被完全抛弃,当NFT应用到各个场景后的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在NFT音乐市场中你将不再拥有免费的音乐,在NFT电影市场中你也将不再拥有免费的电影,在吃鸡游戏中你只能全裸上阵没有任何基础装备,因为没有人会愿意为你提供这种免费服务,除非相应资源的拥有者愿意免费提供给你,或者出来一个服务方愿意拿出自己一部分的盈利用来提供免费服务,而服务方盈利的来源则可能是交易抽成、广告、用户付费等,你会发现整个产品模式又绕回来了,因为现在大家所获得的免费服务,恰恰是因为有中心化的平台帮助你转移了成本,将成本转移给了付费用户和广告商,才能让更多用户享受到免费的服务,虽然对于免费用户来说你只是获得了资源的使用权,你无法拥有这些资源,但对很多人来说其实这已经足够,所以我们不需要过于极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都有各自的价值,也不要像一些自媒体鼓吹的那样,说去中心化会取代一切,这并不现实也不合理。整体上这些思考还比较浅显,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Tags